谢公泛海

作者:刘义庆 朝代:南北朝

诗文

谢太傅盘桓东山时,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。
风起浪涌,孙、王诸人色并遽,便唱使还。
太傅神情方旺,吟啸不言。
舟人以公貌闲意说,犹去不止。
既风转急,浪猛,诸人皆喧动不坐。
公徐云:“如此,将无归!”众人即承响而回。
于是审其量,足以镇安朝野。

译文

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,常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玩。有一次起了风,浪涛汹涌,孙兴公、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,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。谢安这时精神振奋,兴致正高,又朗吟又吹口哨,不发一言。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,心情舒畅,便仍然摇船向前。不久风势更急,浪更猛了,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,不能安坐。谢安慢条斯理地说: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,我们就回不去了吧。大家立即应声,就回去了。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,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,安定国家。

刘义庆人物简介

刘义庆,原籍南朝宋彭城,世居京口。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,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,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,即以刘义庆为嗣。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,在诸王中颇为出色,且十分被看重。

诗文注释

盘桓:徘徊,逗留。
谢太傅:谢安。
按:谢安在出任官职前,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,时常和孙兴公、王羲之、支道林等畅游山水。
盘桓:徘徊;逗留。
泛海:坐船出海。
王:指王羲之。
色:神情。
并:一同。
遽:惊慌。
唱:通倡,提议。
神情:精神兴致。
王:通旺,指兴致高。
吟啸:同啸咏。啸是吹口哨,咏是歌咏,即吹出曲调。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,更是放诞不羁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。
方:正在,正。
说:通悦,愉快。
犹:仍然。
去:指划船前进。
既:后来,不久。
喧:叫嚷。
动:摇晃。
不坐:坐不稳,不能安坐。将无表示委婉的建议或者希望,可译为还是吧。
承响:应声。
使:让。
徐:慢慢地。
如:像。

分享这个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