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山女
作者:韩愈 朝代:唐
诗文
街东街西讲佛经,撞钟吹螺闹宫庭。广张罪福资诱胁,听众狎恰排浮萍。黄衣道士亦讲说,座下寥落如明星。华山女儿家奉道,欲驱异教归仙灵。洗妆拭面著冠帔,白咽红颊长眉青。遂来升座演真诀,观门不许人开扃。不知谁人暗相报,訇然振动如雷霆。扫除众寺人迹绝,骅骝塞路连辎輧。观中人满坐观外,后至无地无由听。抽簪脱钏解环佩,堆金叠玉光青荧。天门贵人传诏召,六宫愿识师颜形。玉皇颔首许归去,乘龙驾鹤来青冥。豪家少年岂知道,来绕百匝脚不停。云窗雾阁事恍惚,重重翠幕深金屏。仙梯难攀俗缘重,浪凭青鸟通丁宁。
译文
街东街西都在宣讲着佛教的经典,又撞钟、又吹螺,使宫廷也为之轰动。用利诱和威胁的手段大肆宣扬祸福的轮回报应,听众万头耸动仿佛排列在水面的点点浮萍。黄衣道士也在讲说道家的仙术,但听众寥寥象稀疏的晨星。华山的女子家中世世信奉道教,她想要驱除佛教等异端而使所有的人都皈依仙灵的道教。于是她洗去脸上的胭脂而披戴上道家的冠帔,粉白的脖颈、绯红的脸颊还有青黑的长眉使她妖娆美丽。于是她升坐在法坛上宣讲得道的真诀,道观的大门也不许别人随意打开。不知是谁暗中传递了她传道的消息,一下子如雷霆震动般传了开来。佛寺的听众霎时间散得干干净净,而走向道观的大路上却挤满了达官贵人的车马。观中坐满了人之后,只好坐在观外,来得晚的人连地方都没有,也就无缘聆听。入迷的听众解下钗钏与环珮纷纷布施,堆起在观前的金玉光彩照耀令人炫目。皇宫中的贵人也传达了召见她的圣旨,六宫中的后妃们也都想瞻仰一下道姑的容颜。那至高无上的玉皇,似乎也颔首点头同意她前往,乘龙驾鹤翩然飞去青霄当中。那些豪门子弟哪里懂得道的真谛,却也纷纷马不停蹄来到她的居处徘徊。她的居处是云窗雾阁而隐秘莫测,重重翠幔深处隔着金色的屏风。只可惜这些人俗缘太重而难以攀上登天的仙梯,空费了青鸟传信所致的一片至诚心意。
韩愈人物简介
韩愈(768~824),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汉族,河南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自称郡望为昌黎韩氏,为韩姓三大郡望之一,昌黎郡在今天辽宁义县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,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792年及第后,先后为节度使推官、监察御史,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。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、史馆修撰、中书舍人等职。819年(元和十四年)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。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、兵部侍郎、吏部侍郎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。政治上,反对藩镇割据,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,任裴度的行军司马;思想上,崇奉儒学,力排佛老,同时宣扬天命论,认为“天”能赏善罚恶,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。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,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;文学上,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,主张文以载道,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。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,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,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,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,如“落井下石”、“动辄得咎”、“杂乱无章”等,是一个语言巨匠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,明人推他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其诗风力求奇崛险怪,与孟郊并称“韩孟”,以他为代表的韩孟诗派是中唐诗坛的重要流派。诗文注释
撞钟吹螺:钟、螺皆乐器,呜呜咚咚地奏响,以号召群众。狎恰同洽恰,稠叠密集貌。此乃唐人语。排浮萍:如浮萍般挤在一起。观门:道观之门。开扃:开门。扃,门栓。訇然:大声貌。訇,拟声词。骅骝句:写达官贵人纷至沓来,男女百姓车马奔波,都是为了听华山女讲道。骅骝:相传为周穆王乘坐的八骏之一,后泛指良马。辎轩:四周有帷幕的车。辎,车前面的帷。轩,车后面的幔。抽簪二句:描写施舍情况。青荧:青光闪映貌。此状金玉堆积,光彩闪烁。天门贵人:即宫中贵人,宦官。天门,指宫门。六宫:指后妃们。玉皇二句:谓华山女成仙飞升,即进到宫中去。玉皇:玉皇大帝,道教的天帝。颔首:点头,同意。青冥:青天。云窗二句:谓华山女飞升事从深宫传出,难以得知内情。云窗雾阁:指华山女的居处。翠幔、金屏:形容华山女居处的富丽隐秘。仙梯二句:暗示飞升纯属欺骗,而道观中可能有男女隐秘之事。俗缘:尘世因缘。浪凭:漫凭,随意凭借。青鸟通丁宁《汉武故事》:七月七日,上于承华殿斋。日正中,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。上问东方朔,朔对曰:西王母暮必降尊像有顷,王母至,乘紫车,玉女夹驭,戴七胜,履玄琼凤文之舄,青气如云,有二青鸟如鸾,夹侍母旁。青鸟为交通仙凡的使者。丁宁,同叮咛,即通消息。